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平台
深度挖掘百姓需求 大力发展我区文化产业
发表时间:2017年07月10日 来源:政协办

区政协常委、大连少儿协会会长 张扬

 

十三五”以来,辽宁省、大连市都相继出台了《文化发展的“十三五”规划》、《关于壮大文化产业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甘井子区作为大连市主城区,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纳入议事日程,不仅顺应国家的发展大势,有助于提升我区的综合文化软实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更能够满足我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随着经济条件的宽裕、教育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区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为了壮大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我区全民文化素养,提出如下建议:

一、深度研究我区基础人口经济状况,适当调整产业结构

我区常住人口126万,其中户籍人口78万,居大连市内四区之首;流动人口48万,占据全市流动人口的半壁江山。我区2016年人均GDP为19296美元,如果将流动人口数据计算在内的话,人均GDP降至11485美元,仍然远远高出我国人均GDP标准3000多美元。我区的人口状况之复杂,很难类比别的城市、地区,甚至我市其他城区也没办法同日而语。我区群众的人口组成状况、受教育程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其中可用于文化、教育、娱乐消费的支出比例等,都决定了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文化产品,来满足并引领他们的精神文化成长需要。文化产业是投资未知、面向未来的产业,其发展将与文化事业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科学、教育、体育等事业基础相携相长。以文化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已经逐步成为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然而整个大连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和对GDP的贡献率并不乐观,我区要引以为鉴,认真研究常住人口状况及文化事业基础,转变经济发展思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合理适当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二、认真梳理我区的文化资源优势,挖掘我区居民的文化需求

我区较市内四区而言,人文历史、山水风光、传统文化等资源都更加丰富,可开发空间更加广阔,但是涉及到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指标数据比较零散、不成体系,缺少严格规范的采集和分析。这将导致政府在做整体事业和产业规划时,对资源特质的认识有限,开发力度不足,难以进行文化资本的转化,错失产业发展良机。

近五年来,我区在文化事业方面持续投入,生态科技创新城、体育新城、金龙寺公园、图书馆、文化馆等项目都耗资巨大,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对于百姓而言,文化的“阳春白雪”固然重要,然而影院剧场、购物中心、健身场馆等常用的文化设施则更加贴近我区百姓的文化生活。文化事业是政府投入的引领,而文化产业更应该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百看不厌、愿意买单的产品。我区百姓在闲暇时间、周末时光中,文化消费支出主要领域,这些消费的潜在增长点,以及增长态势等,这些百姓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是我们应该重点研究的领域。未来的文化事业的投入,文化产业的规划,都要基于这些需求,才能让本地文化消费成为百姓的日常支出。如果我区常住126万人口每人每天在文化产业中多支出1元,每年文化产业将至少增加4亿6千万元,除了对于GDP的贡献,这个数字所带动的第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非常可观。

三、加强区域文化产业特色,突出优势,赢得资本市场青睐

文化产业,可以分为文化创意、印刷发行、文化演艺、文化旅游、影视传媒、文博和工艺美术、广告会展、数字内容、动漫和网络游戏等十大类。基于对人文状况和现有资源的研究,我区文化产业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如何发展出具有我区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如何将文化资源转化成知识产权IP,进而转化成文化资本,并让资本市场为我区的文化产业买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区政府对发展文化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形成从政府引导、产业布局、整合资源、管理机制、政策扶持等一系列稳定的保障机制。

培育出好的文化产品和知识产权,需要完善的政策保障,更需要持续不断的投资保障。我区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较少介入金融市场和使用金融工具,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和企业的资金投入,缺少现代化的融资方式。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建议我区政府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产业的建设,通过公私合营PPP模式、甚至发行债券的方式来筹措资金,构建文化产业的多元化投资主体。政府作为引导者,兼顾统筹并保障企业、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主导参与,给予他们必要的投资倾斜政策,促成适合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合理投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