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安代舞,內蒙古自治區庫倫旗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安代舞發源於庫倫旗,據考證約形成於明末清初。當時庫倫體制是“政教合一”,寺廟林立,僧侶眾多。清朝中期,各地闖關東的移民大量湧入草原,不同部落、不同地域的文化風俗相糅合鑄就了庫倫蒙古族文化,孕育了具有廣泛民眾性的安代舞。安代通常在節慶或閒暇時進行,一人領唱眾人應和,成百上千的男女老少載歌載舞。安代舞有強烈的自娛性、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輕鬆愉快,簡單易學,唱詞隨編隨唱,富於感染力。男女老少皆可入場歡跳,沒有時間、地點的限制。只要依其音樂的節奏甩巾踏步,與領唱歌手相應和即可。
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安代舞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Ⅲ-29。